close

王東瑞2004作板橋品茗圖600.jpg

 

◎方寸裡的藝術美學

款識:板橋先生品茗圖 歲次甲申(2004)季秋 東瑞製

         揚州八怪鄭板橋之雅品 歲次甲申(2004)孟冬菊月 東瑞於問禪草屋製

殘荷塘畫集王東瑞圖片600.jpg

▲作者王東瑞與殘荷塘畫集。

【作者簡介】:

王東瑞藝名大石,殘荷塘主人,1974年生於河北省景縣,1989年就讀天津美術學院,師從白康延、霍春陽學習水墨畫,主攻山水花鳥,兼習人物,崇尚唐元之大氣,好明清筆墨之健朗,作品深受八大山人、吳昌碩、陳洪綬、任伯年影響,用筆高古典雅,畫風自成一格。

1991年轉習內畫,拜冀派內畫大師王習三為師。曾在習三博物館、窄堂、北親、宋庄伯揆美術館舉辦畫展。

作品被《冀派內畫藝術》、《中國內畫圖典》、《三人行》、《新內畫 未知的拓展》等書收錄。

2005年,率內畫藝術代表參加新加坡亞洲年會。

2006年,加入推動《新內畫藝術》學術化。

2007年,內畫壺《八大山人》、《林泉高致》被河北省民俗博物館收藏。

2009年,內畫作品《佳意詩人》,在翰海春季拍賣成功。

2013年在北京、衡水成立「殘荷塘工作室」,並以殘荷為主題進行一系列創作。

《新內畫藝術》踐行者,力求內畫學術化,曾發表多篇犀利批評類文章,引起廣泛關注。

出版《殘荷塘》、《靜水微塵 殘荷塘》兩部畫集,其作品多以松鶴、梅菊,冷蕉、風荷、仕女、隱士為題材,寫意風格深受藏家們好評,讀他的作品,有若品茗於秋,舒適愜意,暗香盈袖。

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,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,中國鼻煙壺專業委員會理事,冀派內畫協會副秘書長,冀派內畫學術委員會委員,《冀派內畫藝術》副主編,習三內畫藝術院高級畫師,衡水畫院特邀畫師。

 

【題材欣賞】:

本壺作以鄭板橋先生晚年生活為題,聞香品茗、蘭竹相伴,於書畫中自由馳騁,靜養心性,日子過得清簡淡然。

作者王東瑞於壺內畫著板橋先生騎驢與童子同行來到野外,童子掃來竹葉烹茶葉,周遭之竹置於陡峭的岩石之間,青青鬱郁,板橋先生身板挺直坐在岩石之上聞香品茗,竹子有節、虛心的風格與鄭板橋的脾性契合,物我交融,驢子是無官隱士的坐騎,也象徵板橋晚年過著清貧曠達、高雅瀟洒的生活。

鄭板橋(1693-1765),原名鄭燮,人稱板橋先生,江蘇興化人,祖籍蘇州。應科舉為康熙秀才,雍正舉人,乾隆進士,卻到49歲才得到一個七品官,他拒不奉承,還罵了一輩子貪官汙吏者,因歲饑為民請賑,忤逆大吏,罷官後,居揚州,以書畫營生,工詩詞,善書畫,擅畫花卉、木石,尤長蘭竹。

鄭板橋能詩會畫,既喜品茗、又懂茶趣,在一生中寫過許多茶詩、茶聯。在四川青城山天師洞,有鄭板橋所作的一副楹聯:「掃來竹葉烹茶葉,劈碎松根煮菜根。」字句樸素自然,抒寫的是清貧而自尊的生活。

他賣畫也史無前例,「達官貴人不賣、錢夠花時不賣、不高興時不賣」,還制定了《板橋潤格》,明明窮得靠賣畫為生也要明碼標價,不准砍價,拒絕賒帳,還在最後附了一首詩:“畫竹多於買竹錢,紙高六尺價三千。任渠話舊論交接,只當秋風過耳邊。”感覺俗不可耐的事,但出諸板橋之語,讓人見識到他是率真又可敬之人。

他任山東濰縣知縣時,堂弟寄來一封信,說為了祖傳房屋一段牆基的歸屬和鄰居鬧到了縣衙,希望鄭板橋能函告興化知縣,以便贏得官司。鄭板橋回書:「千里捎書為一牆,讓他幾尺又何妨?萬里長城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。」

隨後,他便寫下「難得糊塗」、「吃虧是福」,並加註道:「聰明難,糊塗難,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,放一著,退一步,當下心安,非圖後來福報也。」

難得糊塗.jpg

人活得太清醒,事事要爭個明白,容易煩惱遍地;而活得糊塗一點,反倒從容大度。人生何不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,既活在現實,又超出紅塵;既食人間煙火,又不為物慾所困。有人曾說:「過度的清醒,會讓人覺得薄涼冷漠;過度的沉醉,又會讓人感到浮淺迷離。所以,完美的人生,當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。」

 

縱觀鄭板橋一生,有幼年喪母、中年喪妻、晚年喪子等諸多不幸;也因做官清廉、表裡如一在官場上處處碰壁;即便淪落到揚州賣畫,依舊風骨猶存、特立獨行。

難得糊塗,糊塗難得,這是歷經滄桑後的成熟與從容,命運坎坷、官場失意和人生起落,讓他悟到了人生真諦,大徹大悟後的人生態度返璞歸真,悠然坦蕩。

 

鄭板橋與竹石圖.jpg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新內畫 王東瑞 冀派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新格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