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新格閣】料胎畫琺瑯彩鼻煙壺欣賞

【淺談古月軒製作和傳承】

古月軒(料胎畫琺瑯),是清代宮廷的御用藝術品,從康熙年間開始研究製作至雍正、乾隆為盛,到清末民初絕跡。根據清宮雍乾二朝的檔案,所謂的「古月軒」為「玻璃胎畫琺瑯技法」,由康熙時期宮內所創,其工藝是先用玻璃造型,再用琺瑯彩釉在其表面繪畫,之後再入小窯燒制,由於玻璃彩釉要求極高,只有在高溫下才能產生斑斕奪目的色彩,所要求的玻璃胎也必須在高溫下不能變形,而這正是「古月軒」的特色,不同於一般胎料的要求,由於「古月軒」成品率低,所以「古月軒」製品在傳世的清代工藝品之中是最少的一類,精品更是難得一見,這也體現了「古月軒」在清代藝術品的卓絕地位。

《琺瑯彩的色料研製》

琺瑯是以礦物質的矽、鉛丹、硼砂、長石、石英等原料按照適當的比例混和,分別加入各種成色的金屬氧化物,經焙燒磨碎製成粉末狀的彩料後,再繪製於料胎的器體上,經烘燒而成為琺瑯製品。

不同成分的礦物質可以調製成各種琺瑯彩色料,如提煉”後的元素,就是畫工熟悉的打底白色彩料,用來與其他顏色融合,可燒製不同濃淡色彩的琺瑯,為調色重要基礎色;藍彩則是以元素發色;琺瑯黃彩主要以銻、鐵為發色元素,在清宮中黃色代表帝王,是重要的統治象徵,如八旗之首即為黃旗;加入適量的卵石粉和銅花片(銅渣),就變成了綠色.

《繪畫難》

料胎琺瑯彩的「料」就是玻璃,是塊狀的玻璃結晶體,在使用前要將其研磨成粉狀,磨得越細越好,但琺瑯料在玻璃質地上不易起筆上色,雖謂之為「畫」,其實是一點一點堆出來的,所以說「繪畫難」;由於圖案都由各種色料調配而成,堆畫後的輪廓線比較清楚,有明顯的立體感,用手觸摸可明顯感覺到,若用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、小葉上看到開片紋,這也是料胎畫琺瑯的一個特徵,這點有別於粉彩紋樣,打個易懂的比方,琺瑯彩有如油畫,粉彩瓷就是水彩畫。

《燒製難》

由於壺胎的大、小、薄、厚不同,在烘燒這一環節中,一次只能烘燒一件作品,而且一件作品要達到完美的效果,它的釉料要上一層烘燒一次,反復幾次;燒製過程需要爐溫慢慢上升,小的壺大約兩個多小時,等待顏料融化後與壺胎融為一體,因壺胎與礦物質顏料熔點同步,待爐溫自行下降後才可以把壺取出,這過程大約6-7小時,然後再上第二遍水色以便分出層次,不同礦物質顏料的顏色熔點不同,需要多次燒製。

一般來說至少要燒製3次以上,每燒一次顏色就會逐漸變化,用色種類及工藝越繁複,燒製次數就越多,此外燒製過程中之降溫亦需花費時間,創作一支古月軒鼻煙壺,少說也要二十幾天,甚至數月不等才能完成。

又,琺瑯料的熔點與玻璃的熔點接近,溫度低了,琺瑯釉不能充分融化,導致琺瑯顏色呈現色不均或顏色不亮;若是溫度過高,胎體則開始軟化變形,有時在燒最後一次時壞了,前面的努力就會前功盡棄,所以它的成品率還是比較低的,即所謂「燒製難」。

由於古月軒料胎琺瑯彩工藝難度甚高,工藝廠為保密工藝技術,秘笈一直沒對外公開,加上工藝師有幾位中途轉藝內畫或退休,有的轉行,目前從事古月軒生產的工藝家已寥寥無幾,也讓這項特殊工藝、高難度的藝術能否繼續傳承下去讓人憂心。

 
arrow
arrow

    新格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